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法官看法院  法官看法官 | 执行法官黄之洋背后的成长故事
作者:童瑶 张菲菲(实习生)  发布时间:2020-08-14 16:13:26 打印 字号: | |


黄之洋(右一)对拖欠工伤赔偿款的张某宣读拘留决定书

2018年集中执行行动,黄之洋(左二)和被执行人卢某到银行汇款至法院账户

7月31日,执行法官黄之洋化身网络“主播”与一众网友相约淘宝直播间


在对明基市场进行强制腾退中,执行法官黄之洋(左一)告知经营户拒不搬离的后果

执行法官黄之洋(左一)与申请执行人(左二)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7月31日执行法官黄之洋化身网络“主播”隔着方寸之间的手机屏幕,通过无线网络与2万名网友相约淘宝直播间进行在线互动。解答法律问题、司法网拍知识普及……直播间里的黄之洋,向群众展示着法官“庄严肃穆”之外的面貌。

2013—2020年,从执行局内勤到执行法官,从一名普通干警到独当一面的办案精兵,黄之洋如何一步一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是如何诠释“法官”这一角色,践行身为法官的职责使命。

 

缘起,法官是一份自豪感

 

1990年,黄之洋出身在一个父亲是警官,母亲是法官的政法家庭之中,“小时候在公安大院里,经常会看到父亲抓犯人回来,那个时候就觉得穿制服的人都好厉害。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小时候的黄之洋钟爱的不是动画片,而是以警察、法官为主的电视剧。

“看着电视剧里的警察和法官维护正义的样子,我就会想到我的父母,我觉得很自豪。”每当此刻,电视剧里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警察、法官形象与父母伏案工作的身影就会在黄之洋的脑海中交相重叠。

对于童年时期的黄之洋来说,自豪感——就是他对“正义”这个词,对警察、法官这一份职业最直接的感受,而这一份自豪感也渐渐在黄之洋的心中扎下了根

2013年,23岁大学毕业的黄之洋继承父母衣钵,加入政法队伍,成为千千万万名法院工作者中的一员。银海区法院执行局的他,从一名内勤做起,沿着父母曾经走过的道路开始了属于他的“法官之路”。

2016年,成为助理审判员的黄之洋顺利执结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案件。一名外地的女购房者在北海市购买了一套房屋,可开发商却无法按期交付,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地女购房者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要求退回房款。

外地女购房者胜诉后,该案件依法进入执行程序,黄之洋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帮助其追回了30多万元的房款。“非常感谢法官,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追回这笔钱。”

作为职业生涯中执结的第一件案件,直到现在黄之洋仍然记忆犹新。“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当事人的一句真情实意的感谢,让黄之洋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法官”这个职业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要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为更多当事人解决问题

 

拼搏,法官是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则是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环节。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正是对这“最后一个环节”的宣战。

2018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吹响了攻坚决战号角。同年5月,黄之洋正式成为了一名执行法官站在这个关键的节点,黄之洋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攻坚浪潮中。

就这样,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黄之洋团队案件数猛增至300件,收案总数跃居全第一。在案件数迅速上涨的同时,他还紧紧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核心指标要求规范化、流程化办案,结案数遥遥领先,执结到位金额1800余万元。

在高效率的背后,是他和同事白加黑”、“5+2赶制执行裁定;是他和同事凌晨出击,将还在睡梦中的老赖“叫醒”;是他和同事习惯性放弃节假日,约谈双方当事人力促和解。

回想起那段没日没夜工作的情形,黄之洋用了“崩溃”这个词形容当时的感受,“那段时间暴瘦了30斤。”

比起苦和累,黄之洋感触最深的还是,不断进步的执行环境,不断完善的执行机制体制,不断转变的执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的执行手段。如今,作为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当他再重新审视那段时光,黄之洋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这一段经验对以后提升自身的执行工作方式有重要的帮助。

由于长期以来的高强度工作,身体向黄之洋发出了“警报”,在2018年底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黄之洋查出右眼的视神经后面长了一个水滴形状的血管瘤。“一开始只是经常感觉到右眼很酸胀。”

一边是仍待解决的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边是不适的身体状况,在这两难抉择之间,黄之洋最终选择了前者。

乐观——这是黄之洋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正是这份乐观,支持着他渡过这段困难。

    2018年12月31日,一年的工作进入尾声之后,黄之洋终于放下心,抽空到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幸运的是,医生告知黄之洋这个血管瘤是良性的,不用过度担心。考虑到血管瘤所处的位置,在动手术方面存在着极大风险,黄之洋选择了放弃,采取了日复一日的保守治疗。

 

待续,抒写“法官”的多面角色

 

2018年到2020年,黄之洋在日复一日的办案中,反复打磨自己的办案技巧,积累办案经验,也锤炼着如何履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责任担当。

同时,黄之洋也作为一名参与者,见证着法院队伍的更新迭代,法院建设从人工化迈向信息化、智慧化的历程。“执行系统的完善,执行工作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更加高效便捷了。”

2020年7月30日上午,银海区法院与阿里拍卖合作共建的全国首家司法拍卖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自此之后,司法网络拍卖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执行工作效率也将大幅提升。7月31日,黄之洋以执行法官的身份带来银海区法院司法拍卖服务中心成立以后的首场“法官直播卖房秀”,与近2万民网友在线互动。

伴随着法院的发展,黄之洋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干警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办案精兵鲜为人知的是,在“法官”这一面的背后,黄之洋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角色。

他和志趣相投的朋友组建了一支球队,担任中卫;他成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用相片定格最美的画面……

不因为“法官”这个身份让自己的人生受限,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保持积极的态度,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未知和挑战。对于黄之洋来说,不同的身份泾渭分明,但是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却又彼此相通。如今,对于“法官”这份职业,他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见解。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一份生效法律文书都能得以兑现。”黄之洋这样诠释他朴素的法官情怀。

在维护公平正义的这一条路上,执行法官黄之洋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银海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童瑶